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COVID-19

︎︎︎ EN

Contact ︎︎︎ 聯絡
Support ︎︎︎ 贊助
About ︎︎︎ 關於

︎︎︎ Facebook
︎︎︎ Instagram

Exhibition
       Current ︎︎︎ 當期
       Archive ︎︎︎ 歷年
Artist ︎︎︎ 藝術家
Workshop ︎︎︎ 工坊
Residency ︎︎︎ 駐村
News ︎︎︎ 新聞
Shop ︎︎︎ 販售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is a nonprofit art space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entre.


︎︎︎ EN

COVID-19

Exhibition
      Current︎︎︎當期
      Archive︎︎︎歷年

Workshop︎︎︎工坊

Residency︎︎︎駐村

Artist︎︎︎藝術家

News︎︎︎新聞

Shop︎︎︎販售

︎︎︎Facebook
︎︎︎Instagram

About︎︎︎關於

Support︎︎︎贊助

Contact︎︎︎聯絡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is a nonprofit art space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enter located in both Taiwan and USA. Established since 2014, FOGSTAND aims to promote and exhibit rigorous creative projects that maintain the ability to channel into a broader emphasis on creative education throughout eastern Taiwan. Attentive to its unique context, FOGSTAND’s primary focus is on bringing contemporary creative practices into a reciprocal exchange with local communities.



©2014-2022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1 program sponsored by NCAF (Taiwan)

2018-2019 program sponsored by VAF through Midway Contemporary Art (USA), Taiwan Film Institue, Taiwan Cultural Center in New York, Minstry of Culture (Taiwan)

2014-2017 program sponsored by NCAF (Taiwan)



Web template
by Cargo

Web maintenance
by Wen-Li Chen





展期: 05/27 - 06/18/2017
開幕: 5/27/2017, 7-10pm
地點: Sadie Halie Projects @ 明尼亞坡利, 明州

引言:

由立霧工作坊主導策劃推出的h.am展,為第二個與 Sadie Halie Projects 交流的展覽之一,於美中Sadie Halie Projects展出,預計美中開幕時間為2017年5月27日星期六晚上7點開始。此次參展藝術家包括Fiona Burke(愛爾蘭)及李若玫(台灣),現場展出作品形式及媒介,包括裝置、雕塑、繪畫、照片、策展文字書寫融和,此展主要探討過度人工化多過於探討所謂的「自然」不過是未賦予考量地不經授權的給予。

目前正在立霧工作坊展出的「粉紅人的由來:山姆·偉伯格個展」則由Sadie Halie Projects 策展,於立霧工作坊展出,2017年4月29日至2017年6月24日止。



菲歐娜·伯格為愛爾蘭籍藝術家,目前在日本廣島工作。 2010年於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畢。近期展覽包括 Finite Project Altered When Open (David Dale Gallery, Glasgow, 2015), Tablet, (Custom House Gallery, Mayo, Ireland, 2015), Behind Bushes, (Talbot Gallery, Dublin, 2014), Dearth, (QSS, Belfast, 2014), Things Go Dark, (The Model, Sligo, Ireland, 2014), Lorg Presents (The Shed, Galway, 2013), Fiona Burke and Marzia Rossi (David Dale Gallery, Glasgow 2012). 她也曾於以下各國不同的城市展出過:Ormston House (Limerick), The Briggait (Glasgow), Th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s (Glasgow), The Royal Scottish Academy (Edinburgh), Kunstlerhaus Bethanien, (Berlin), and Kuhturm (Leipzig).

李若玫,工作及生活於台灣台北。2011年台藝大美術系畢。近期展覽包括 Mark, (Crane gallery, 2016), My Hometown Nan-Du,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Japan), Blue Bird in the Labyrinth: A Walk from Japanese Modern Art to Asia Contemporary Art Scene, (galerie nichido Taipei, 2016), The Lost Garden, (Eslite Gallery, 2014)。曾於法國、日本、泰國及澳洲參與藝術家駐村計畫。


灰蠱 — 奈米科技中最有可能導致ㄧ種差勁的角色扮演的結果。ㄧ種在原子能當中,有辦法承受重組和解構機器裡產生的狀態。在這種基礎理論結構下,ㄧ個火腿和水分子結構是ㄧ樣的。因為它們皆由成堆的中子和離子化的原子所堆疊而成。之間的不同在於模組化的形成。

對於世界末日的解釋,其中ㄧ種有可能的情節是奈米粒子中劣種的多寡對導致在解構重組的過程中引發災難。不只是因為劣質奈米粒子本身可以不斷複製化之外,而且在解構過程中,還會不斷地製造出更多的劣質粒子。無法與人類的企圖心相提並論,這些不斷地複製生成的劣質粒子,還會將其他已組合而成的優質粒子重新拆解,慢慢消解掉週遭的其他組合物 — 圍繞在不斷增加的混亂局勢裡 — 直到形成在前模組化ㄧ灘泥濘的狀態為止。城市、森林、水體和身體,全部都解構消彌回到原子狀態,在所有可具體化之前,原處只留下「灰蠱」。

幸運地是,這樣的場景儘可能存在於在實驗性前提下,用來比喻的灰蠱遇到以上所講的ㄧ樣狀況時才有可能發生 — 被無數不斷地複製再複製造成ㄧ種無可量化的唯一感。複製性的無限唯一,只是另ㄧ種不同性。

自滅的傾向 — 為過度人工化而造成。

所謂「自然」,已不復存。在於我們總是在未經思考的前提之下,習以為常地認為不被授權的給予是不需要賦予考量的。意思是,在這裡,我們指稱甚或看待「灰蠱」如同被收藏的「工藝品」ㄧ樣。等同被看待成可值得收藏的工藝品般的優越,在看待生成過程中的序列化之中,我們無法看到像這樣生成「灰蠱」的結果其實是其本身不被授權的讓我們看到。不管是陸龜還是廁所刷也好,當兩件物件碰在ㄧ起時的狀態已經無所謂,甚至是如何避免這兩件物件在生成灰蠱過程中參與,我們也不再感興趣。因為最終,所有不同性皆會被ㄧ掃而空直到變成前模組化的屬性為止。

這樣的過程是沒來由地自我解構。要是真有個什麼理由,可以說是把「灰蠱」當作「工藝品」看待,證明「灰蠱」缺乏無名氏(的自由)。這樣ㄧ說讓整件事已經超過既存的所有可解釋情況。要完全包括「未曾解釋或未曾看到的東西」,必須要先承認「無存性」,也就是說必須包含所有「形成過程」中「未曾解釋或未曾看到的東西」。換句話說,「未來」、「不確定性」必須在自身涵概範疇內統一。

在完全融合統一的情況,沒有ㄧ個(物件或未知物)會被遺留下見證最後僅存的奈米機器自殺的狀態,在「形成灰蠱」的過程中,每個粒子(或是奈米機器)開始自己吃自己直到變成「灰蠱」為止。「永恆」只是部分(停留)在奈米粒子之上,無可測量的混亂之上,無異感的完全性之上。



攝影: Jes Ekstrand
Gif 設計: Sadie Halie 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