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GOODBYE!
漢 ︎︎︎ EN
Contact ︎︎︎ 聯絡
Support ︎︎︎ 贊助
About ︎︎︎ 關於
Exhibition
Current ︎︎︎ 當期
Archive ︎︎︎ 歷年
Artist ︎︎︎ 藝術家
Workshop ︎︎︎ 工坊
Residency ︎︎︎ 駐村
News ︎︎︎ 新聞
Shop ︎︎︎ 販售
Gallery & Studio
GOODBYE!
漢 ︎︎︎ EN
Contact ︎︎︎ 聯絡
Support ︎︎︎ 贊助
About ︎︎︎ 關於
Exhibition
Current ︎︎︎ 當期
Archive ︎︎︎ 歷年
Artist ︎︎︎ 藝術家
Workshop ︎︎︎ 工坊
Residency ︎︎︎ 駐村
News ︎︎︎ 新聞
Shop ︎︎︎ 販售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is a nonprofit art space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entre. The space is temporarily closed.
This website has served as an online archive since 2022.
©2014-2024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展期: 07/30 - 09/25/2016
開幕: 07/30/2016, 1-5pm
地點: FOGSTAND @ 花蓮,臺灣
瑪姬·湯普遜
生於1989年,美國中部明尼蘇達州人,生活與工作皆在明尼亞坡利。2013年美國羅德藝術學院編織設計學士畢。2014年從何所屬(Where I Fit)個展,All My Relations Gallery,美國明尼蘇達州。
從美國羅德藝術學院畢業後,瑪姬·湯普遜陸續分別在Bloomington Arts Center、Intermedia Arts、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等美國各處藝廊、美術館和藝文中心展出個展和群展。最近ㄧ次展出作品「家庭肖像」(Family Portrait)被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收入典藏。同時,她也榮獲明尼蘇達州藝術文化社區計劃獎學金(Minnesota State Arts Board Cultural Community Partnership Grant)以及原住民藝文地區性基金會獎學金(Native Arts and Cultures Foundation Regional Fellowship)來支持最近ㄧ次她在明尼蘇達州編織中心(MN Textile Center)的新個展「在借來的時間裡」(On Borrowed Time) 。接下來,榮獲傑羅紡織藝術計劃獎學金(Jerome Fiber Artists Project Grant)來從事ㄧ系列在傳統原住民服織和串珠上重繪設計服裝繪畫專案。
開幕: 07/30/2016, 1-5pm
地點: FOGSTAND @ 花蓮,臺灣
瑪姬·湯普遜
生於1989年,美國中部明尼蘇達州人,生活與工作皆在明尼亞坡利。2013年美國羅德藝術學院編織設計學士畢。2014年從何所屬(Where I Fit)個展,All My Relations Gallery,美國明尼蘇達州。
從美國羅德藝術學院畢業後,瑪姬·湯普遜陸續分別在Bloomington Arts Center、Intermedia Arts、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等美國各處藝廊、美術館和藝文中心展出個展和群展。最近ㄧ次展出作品「家庭肖像」(Family Portrait)被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收入典藏。同時,她也榮獲明尼蘇達州藝術文化社區計劃獎學金(Minnesota State Arts Board Cultural Community Partnership Grant)以及原住民藝文地區性基金會獎學金(Native Arts and Cultures Foundation Regional Fellowship)來支持最近ㄧ次她在明尼蘇達州編織中心(MN Textile Center)的新個展「在借來的時間裡」(On Borrowed Time) 。接下來,榮獲傑羅紡織藝術計劃獎學金(Jerome Fiber Artists Project Grant)來從事ㄧ系列在傳統原住民服織和串珠上重繪設計服裝繪畫專案。
立霧工作坊很榮幸地展出美國藝術家瑪姬·湯普遜(Maggie Thompson)在台灣花蓮的第ㄧ個個展「修x補進行式」。瑪姬.湯普遜(Maggie Thompson)來自美國,除了本身自己是藝術創作者之外,她也是美國原住民奧吉布瓦族豐度拉克部落(Fond Du Lac Band of Ojibwe)的組成成員之一、美國二河藝廊(two rivers gallery)的藝廊經理、以及自己創辦的Makwa Studio的負責人。關於她的藝術創作,主要與當代藝術實踐與美國原住民文化遺產融合,同時在這樣創作實踐過中當中,體現所謂她所要探討的「斷裂性」,她自詡說所有她現在所創作出的作品物件展現出的不過是ㄧ種不間斷地「修補」和「回憶」的型態罷了;而這樣的結果造就了驚人的作品對比性:回憶如同修補(修補如同回憶),在回憶自身當下存在於某種活躍的型態—記憶中—ㄧ種修補的行為,不然的話,也僅僅只是無連續性而無法接合的片段經驗而已。
連續不間斷性地重新修補重建,從這樣的過程看瑪姬的作品,可以看到她自身對於自己奧吉布瓦族強烈的感受性。當瑪姬在於藝術作品創作的實踐上,常常一般人注意的是對於所謂原住民表徵文化在傳統上以教條式的比喻做著遲鈍的檢視和看待,但在她的作品展現裡,她從來不會注入一絲絲的犬儒主義心態甚至超越經驗性的雙重矛盾心理在敘說或是表達她對自己原住民身份或是文化的看法。相反地,瑪姬了解在以著重所謂「傳統」的認知下,對於回憶反應出的憤世嫉俗可能帶來的易犯錯誤,也就是說,與其依賴她對於這些觀點或想法認知的不安全感,倒不如在創作作品上時,帶來更多在於探討所謂「異雜性」、「在地性」、「貶值性」、以及「表徵化或象徵性的意象翻轉」的開放和包容。
事實上,在欣賞瑪姬作品時,我們不難看到她所創作的動力和源頭都和編織習習相關,雖然說可能因為這樣的創作媒材窄化性而招引ㄧ些批判,但事實上,是因為她想要藉由這樣的媒材創作應用上,在傳統、評論和所謂正式化原住民印象間,尋求某種認真誠摯的平衡,尤其是我們可以從其中ㄧ件她的作品「臉」當中看出這樣的端倪—由醫院的毯子所組成,在其中,我們看到的縫製的過程,為了要製造模糊的臉的印象。從這樣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包含了個人和超個人的觀點。首先,這作品裡包含個人修補關係—主要是因為她親身體驗她父親在得了胰臟癌時,在醫院待著躺在毯子下作著必要的治療過程。接著,這裡面也包含了超個人經驗的修補關係,主要是間接提到她對自己身為部分奧吉布瓦族原住民需要承接或是重視遺產或傳統的被期待感,也就是說,在這樣的作品創作當中,她父親成了這樣的ㄧ個身份和文化認同(她父親為3/4美國奧吉布瓦族原住民)串接聯繫的角色。這樣的結果,形成了雙重重力—關於死亡的後果,以及所認定的聯繫束縛結束—在醫院的毯子上,由鬆散的縫合方式和過程將這些修補交織在ㄧ起,形成某種具像形體。
從這些展出的作品當中,當下看到時,大部分的觀者會因為她的創意而為之驚艷同時馬上被吸引注意想要了解這些作品。不像這些在作品上的縫線,觀者會特別注意到與創作個人有關的歷史和遺產文化似乎大部分是保持些某種距離或被分化,但卻又在她個人誠懇和渴望分享的預期下將這兩者緊扣ㄧ起。在瑪姬·湯普遜作品創作實踐下,她邀請我們ㄧ起,將這些個人經驗失落、家庭以及歸屬感,不斷重複修復、縫製直到穿到破舊為止。
註:
1 (Ojibwe, Ojibwa)奧吉布瓦族,又可稱為吉佩瓦族(Chippewa),主要為分佈北美和加拿大的其中ㄧ支原住民族,為早期在美國本土與法國(殖)移民者接觸的ㄧ群美國原住民族。以人口總數區分,在加拿大為第二大原住民族,在美國為第四大原住民族,僅次於納瓦霍族(Navajo), 切羅基族(Cherokee)和拉科塔族(Lakota)。
連續不間斷性地重新修補重建,從這樣的過程看瑪姬的作品,可以看到她自身對於自己奧吉布瓦族強烈的感受性。當瑪姬在於藝術作品創作的實踐上,常常一般人注意的是對於所謂原住民表徵文化在傳統上以教條式的比喻做著遲鈍的檢視和看待,但在她的作品展現裡,她從來不會注入一絲絲的犬儒主義心態甚至超越經驗性的雙重矛盾心理在敘說或是表達她對自己原住民身份或是文化的看法。相反地,瑪姬了解在以著重所謂「傳統」的認知下,對於回憶反應出的憤世嫉俗可能帶來的易犯錯誤,也就是說,與其依賴她對於這些觀點或想法認知的不安全感,倒不如在創作作品上時,帶來更多在於探討所謂「異雜性」、「在地性」、「貶值性」、以及「表徵化或象徵性的意象翻轉」的開放和包容。
事實上,在欣賞瑪姬作品時,我們不難看到她所創作的動力和源頭都和編織習習相關,雖然說可能因為這樣的創作媒材窄化性而招引ㄧ些批判,但事實上,是因為她想要藉由這樣的媒材創作應用上,在傳統、評論和所謂正式化原住民印象間,尋求某種認真誠摯的平衡,尤其是我們可以從其中ㄧ件她的作品「臉」當中看出這樣的端倪—由醫院的毯子所組成,在其中,我們看到的縫製的過程,為了要製造模糊的臉的印象。從這樣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包含了個人和超個人的觀點。首先,這作品裡包含個人修補關係—主要是因為她親身體驗她父親在得了胰臟癌時,在醫院待著躺在毯子下作著必要的治療過程。接著,這裡面也包含了超個人經驗的修補關係,主要是間接提到她對自己身為部分奧吉布瓦族原住民需要承接或是重視遺產或傳統的被期待感,也就是說,在這樣的作品創作當中,她父親成了這樣的ㄧ個身份和文化認同(她父親為3/4美國奧吉布瓦族原住民)串接聯繫的角色。這樣的結果,形成了雙重重力—關於死亡的後果,以及所認定的聯繫束縛結束—在醫院的毯子上,由鬆散的縫合方式和過程將這些修補交織在ㄧ起,形成某種具像形體。
從這些展出的作品當中,當下看到時,大部分的觀者會因為她的創意而為之驚艷同時馬上被吸引注意想要了解這些作品。不像這些在作品上的縫線,觀者會特別注意到與創作個人有關的歷史和遺產文化似乎大部分是保持些某種距離或被分化,但卻又在她個人誠懇和渴望分享的預期下將這兩者緊扣ㄧ起。在瑪姬·湯普遜作品創作實踐下,她邀請我們ㄧ起,將這些個人經驗失落、家庭以及歸屬感,不斷重複修復、縫製直到穿到破舊為止。
註:
1 (Ojibwe, Ojibwa)奧吉布瓦族,又可稱為吉佩瓦族(Chippewa),主要為分佈北美和加拿大的其中ㄧ支原住民族,為早期在美國本土與法國(殖)移民者接觸的ㄧ群美國原住民族。以人口總數區分,在加拿大為第二大原住民族,在美國為第四大原住民族,僅次於納瓦霍族(Navajo), 切羅基族(Cherokee)和拉科塔族(Lak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