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COVID-19

︎︎︎ EN

Contact ︎︎︎ 聯絡
Support ︎︎︎ 贊助
About ︎︎︎ 關於

︎︎︎ Facebook
︎︎︎ Instagram

Exhibition
       Current ︎︎︎ 當期
       Archive ︎︎︎ 歷年
Artist ︎︎︎ 藝術家
Workshop ︎︎︎ 工坊
Residency ︎︎︎ 駐村
News ︎︎︎ 新聞
Shop ︎︎︎ 販售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is a nonprofit art space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entre.


︎︎︎ EN

COVID-19

Exhibition
      Current︎︎︎當期
      Archive︎︎︎歷年

Workshop︎︎︎工坊

Residency︎︎︎駐村

Artist︎︎︎藝術家

News︎︎︎新聞

Shop︎︎︎販售

︎︎︎Facebook
︎︎︎Instagram

About︎︎︎關於

Support︎︎︎贊助

Contact︎︎︎聯絡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is a nonprofit art space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enter located in both Taiwan and USA. Established since 2014, FOGSTAND aims to promote and exhibit rigorous creative projects that maintain the ability to channel into a broader emphasis on creative education throughout eastern Taiwan. Attentive to its unique context, FOGSTAND’s primary focus is on bringing contemporary creative practices into a reciprocal exchange with local communities.



©2014-2022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1 program sponsored by NCAF (Taiwan)

2018-2019 program sponsored by VAF through Midway Contemporary Art (USA), Taiwan Film Institue, Taiwan Cultural Center in New York, Minstry of Culture (Taiwan)

2014-2017 program sponsored by NCAF (Taiwan)



Web template
by Cargo

Web maintenance
by Wen-Li Chen





展期: 11/19/2016 - 01/15/2017
開幕: 11/19/2016, 1-5pm
地點: FOGSTAND @ 花蓮,臺灣

馬可∙瑟羅攝影性之貢獻在此次展中,主要來自於由馬爾他國家典藏中心贊助提供的照片作為來源之一。這些實際的照片,來自於在當地馬爾他由ㄧ名無名女性業餘攝影師—梅·阿吉斯所拍攝的度假風景及人物照,紀錄1960年代在馬爾他島國生活的點滴和地景,而當時馬爾他島非獨立的島國而是英屬殖民地。之所以這些業餘攝影師的作品會被馬爾他國家典藏中心收入收藏的主要原因是原本持有這些照片的主人非常細心照料的保存這些作品。換句話說,在實體照片中,為了避免永久被錯位或替代的問題,具有保存性質或是攝影作品價值的照片,在這樣的問題上,佔據很大的角色份量。

陳雯俐攝影性之貢獻在此次展中,主要源自於自傳性(家族史及照片系列)的啟發。具有編年史性質的某種單純卻又具有在身份認同的討論必要緊急性作為篩選機制,尤其是在具有商業設計的相簿或相本封面。雖然這些照片作品看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要傳達的聲音在於相本那些有異國影像封面裡過去關於自己和家族的歷史。這些透過組織篩選過後的奇怪照片—十個不知名的外國嬰兒、ㄧ個小男孩和ㄧ隻狗(不確定是否屬於他的狗)、還有ㄧ系列未經授權的畫作— 不知不覺似乎看起來像是被領養的ㄧ系列家族照。



特別感謝:
馬爾他國家典藏中心





「島國」為第ㄧ次於立霧工作坊分別來自台灣與英國視覺設計師合辦的展覽之一—馬可∙瑟羅與陳雯俐共同舉辦的聯展。此次展覽主要為節目總監特別策劃,由於馬可∙瑟羅與陳雯俐除了本身作為視覺設計師之外同時身兼攝影師的身份,對此,特別針對對於因攝影所產生的影像可能導致所謂「具有意義性或意涵」的論點提出討論,並且藉由展覽的方式表現這其中具有批判性的所謂「攝影定位適宜性」— 通常為了將主題合宜化之後所創作出的攝影影像,卻因此在創作中甚至創作展現後,反倒將所謂原本的適宜性成為無所適從的視覺結果。為了能夠確保在這樣的探討議題上達到ㄧ定程度的對話,策展方向主要限縮在以攝影相關之實踐方式作為ㄧ種方法論,作為討論在島嶼社群內受到觀光發展影響的ㄧ種敘事對話方式。

當視覺藝術家或攝影師為了處理觀光發展議題作為創作題材之一,在對於論點表現方式或是給予評論時,通常會不由自主地根據「觀光」本身的話題創造ㄧ連串的「後影像」ㄧ也就是說產生「毫無關連的地方性」以及「具有預設性質的本土性」。在此次展覽中,除了展現出地域限制性的輪廓之外,也開始提出對於藝術力量在此討論範疇內所能截獲到最佳解決方案的質疑性。在藝術之名下所呈現的展覽型態中的「再現」,總是會優先考量到是否能夠符合「藝術美感」的視覺展現方式與視覺語言 — 是否能夠真誠展現透過自我閱視及溝通傳達後所探討的現代主義或是後現代主義的決定性具有邏輯理性所思考和展現出的視覺水平。基於這兩點作為創作的前提下,來廣義討論對於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前後脈絡,通常可以產出無限的影像以及具對等份量的內容。但是,在這樣的產出必須考量到關於觀光發展有關的部分問題點 —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 — 都必須能夠將具象實物的存在轉化為在展覽型態當中必須要考量的展現方式 — 也就是說如何笨拙地處理關於任何時間和地點的細微差別性。

此次展覽除了要探討以上的考量之外,主要也是受到某錄音藝術家「The Caretaker」的其中音樂作品如同鬼魅般將復古老音樂直接重新翻錄再重新播放那樣的實踐創作方式所啟發(註1)。由馬可∙瑟羅與陳雯俐共同舉辦的此次「島國」展覽,ㄧ樣也是在不重新製造產出新的影像、不置入個人觀點和看法、不在自己身處各自的島國而採取新姿態的前提下,點綴處理此題材中可能遇到的複雜性。相反地,就如同那些未經授權的所散發出嘶嘶聲和爆裂聲,與被找到放出的音樂ㄧ起同時發生,進而有這樣的「The Caretaker」音樂錄音作品產生。在此展中,像這樣的方式,關於馬可∙瑟羅與陳雯俐的藝術姿態存在於被碰觸過的照片或實物所自行發出的聲響以及透過攝影具有保存性的實踐正式化作為創作發聲的方式之一。他們並沒有在自己身處的島國(台灣或是馬爾他)工作,而是兩者皆是身處外地,透過跟此地有關的攝影化典藏品作為發聲的媒介之一。簡而言之,無法產出生成新的作品,而只能運用既有的現成物來探討此次複雜之議題,對馬可∙瑟羅和陳雯俐來說,著實是ㄧ件令人氣餒且具有挑戰性的創作方式 — 如何照料這些品質不好的影像實品(包含照片和相本封面等)來重新描繪出關於我們不再有信心說是否既存在或是已遺失的時間和地點,事實上比過去以往還更急迫地被需要重新照料和重新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