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COVID-19

︎︎︎ EN

Contact ︎︎︎ 聯絡
Support ︎︎︎ 贊助
About ︎︎︎ 關於

︎︎︎ Facebook
︎︎︎ Instagram

Exhibition
       Current ︎︎︎ 當期
       Archive ︎︎︎ 歷年
Artist ︎︎︎ 藝術家
Workshop ︎︎︎ 工坊
Residency ︎︎︎ 駐村
News ︎︎︎ 新聞
Shop ︎︎︎ 販售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is a nonprofit art space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entre.


︎︎︎ EN

COVID-19

Exhibition
      Current︎︎︎當期
      Archive︎︎︎歷年

Workshop︎︎︎工坊

Residency︎︎︎駐村

Artist︎︎︎藝術家

News︎︎︎新聞

Shop︎︎︎販售

︎︎︎Facebook
︎︎︎Instagram

About︎︎︎關於

Support︎︎︎贊助

Contact︎︎︎聯絡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is a nonprofit art space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enter located in both Taiwan and USA. Established since 2014, FOGSTAND aims to promote and exhibit rigorous creative projects that maintain the ability to channel into a broader emphasis on creative education throughout eastern Taiwan. Attentive to its unique context, FOGSTAND’s primary focus is on bringing contemporary creative practices into a reciprocal exchange with local communities.



©2014-2022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1 program sponsored by NCAF (Taiwan)

2018-2019 program sponsored by VAF through Midway Contemporary Art (USA), Taiwan Film Institue, Taiwan Cultural Center in New York, Minstry of Culture (Taiwan)

2014-2017 program sponsored by NCAF (Taiwan)



Web template
by Cargo

Web maintenance
by Wen-Li Chen





展期: 03/21- 05/31/2015
開幕: 03/21/2015, 1-5pm
地點: FOGSTAND @花蓮,臺灣

曾凱豐
理查·弗列特

立霧工作坊 (FOGSTAND Gallery & Studio)此次展覽與新加坡當代藝文空間 Latent Spacesㄧ起合辦此次新加坡、紐西蘭當代年輕藝術家聯展 -「赦免物體Absolving the Object」。由立霧工作坊節目總監Darren Tesar受邀擔任客座策展人。此次展覽主要是藉由兩位分別來自於新加坡和紐西蘭的當代年輕藝術家在當代雕塑的創作詮釋下,提出對於在創作的當下時,創作的意圖是如何與雕塑物質的選擇以及為了挑戰極致將物件或物體原生意義重塑之下,是如何的不斷變化以致於最後形成「類肖像」的當代雕塑品創作。

想像早期迪士尼動畫米老鼠的「奇幻旅程」電影當中的情節,當拖把和其他物體協助他清掃主人的城堡,掃把和拖把開始自行移動,同時建構出自生具有行為能力的可動物體 - 物體自行掃地、拖地,而不是經由「人」或是一般印象中可作為具有控制行為能力的「主體」執行動作。在這次展覽安排,我們希望呈現是如何將「具體化」和「具象化」,經由藝術家選擇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在逐漸被「物質化」過程中.透過此類的當代雕塑創作,重塑翻轉對於ㄧ般印象物體的屬性、功能和特質,而給予啟發不同的「觀感」和「觸感」。

曾凱豐對於物體掌握支配的能力,與其說植入矛盾情緒而將之作品形態化,倒不如說比較像是在玩弄對於物體第ㄧ眼印象的單調乏味。曾凱豐此次作品在於創造物體之於角落所能形成的美感創作。對於此作品,他本身在滋養營造某種藝術家隨心所欲的角色和身份,但卻不像布魯斯∙紐曼在工作室影像創作時的練習般那樣創作。曾凱豐在進行創作時盡量遠離他所挑選物體可能產生的複雜度,而在他有所選擇的限度當中(不管多麼隨機)去符合創造出他當初所期望設定的動機和目的。這樣的創作結果 - 反而營造出當初設想不到 - 因為角落而產生的偶然性。舉例來說,松鼠本來不會殺死ㄧ個人,但如果人將松鼠圍困在角落時,松鼠反而會開始用原來拿來敲開堅果的利齒和小小的可抓花皮膚的利爪用來攻擊人甚至致人於死地只為求生。「角落」帶來了某種比它原本預期可帶來的相對關係,但比較不是像松鼠或是挑唆者那樣的具攻擊性和侵略性。

雖然說作品形成的方式在於有不同美感和審美觀的情況下,但理查∙弗列特的物體呈現型態方式的結果與曾凱豐呈現創作作品的方式卻近似接近。並不是說外顯物體之所以顯現存在感在於透過與角落的對話,而是理查∙弗列特的作品其實在展現對於造型感因為無比極致專注而對於物體越顯感激。在對於鐵釘零件的處理,他的方法比較像是《人鼠之間》那本書裡的角色-藍尼那樣,企圖不斷地在想殺死小動物和無法下手的當下調整緩和這之間的親密關係。我相信佛雷德的這種親密感比較像是在揣摩「物體化的生態自然性」,卻形成了物體的創傷口。

我們可以,甚至具體感受到,雖然它將升級我們的想法成真以及加速事件化。生態告訴我們每件事都是習習相關串連ㄧ起。生態學的想法是ㄧ種不斷交錯連結的持續思考動作、是ㄧ種關於生態學的思想,也是ㄧ種必須具備要有生態學的思考邏輯和方式。能夠有生態學思考的方式創造想法,也是成為ㄧ部分生態化的ㄧ份子了。